完善职教服务功能 助力经济社会发展——2014年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计划 | |||
| |||
|
完善职教服务功能 助力经济社会发展——2014年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计划 | |||
| |||
|
完善职教服务功能 助力经济社会发展
——2014年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计划
济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
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化建设为引领,以打造特色鲜明的齐鲁职教名校为目标,坚持“办学形式适应市场,专业设置瞄准市场,培养目标满足市场,毕业生出路服务市场”的办学思路,坚持以“面向就业、面向市场、面向学生”为指针,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,以市场需求为导向,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动力,围绕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“着力稳增长、调结构、促改革”的工作指示精神,立足实际,着眼农村,开拓创新,为促进学校工作内涵提升、助力产业结构升级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。
一、开展企业管理人员培训,为提高管理水平服务
加强服务县域企业发展职能,与县成教局、县经贸局联合开展了企业的管理人员、财会人员、技术人员培训,使他们掌握了市场营销、企业管理、财务管理、计算机网络控制等专业知识。加强与县残疾联合,继续开展蔬菜种植培训和长江高科技助残项目培训,开展 “一村一名大学生”的成人教育培训,培养懂技术、会管理的农村科技带头人。
二、开展就业再就业创业培训,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
深化校企合作,与县域企业联合开展企业岗位培训、农村劳动力就业、再就业培训、创业培训,能使先进科学技术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,助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。加强“农转工”、“农转居”和小城镇建设转非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,开展维修电工、车工、汽修、装配钳工和计算机维修工等专业技术培训,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、三产转移,从而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间的有序流动。继续联合开展城镇退役士兵培训,为推进学员专业技能和就业、创业能力发挥积极作用。加强与农业合作社、县开发区企业联合,与政府项目衔接,按照政府支持、农民自主参与的原则,把农民转移培训与职业技能培训结合起来,提高农民的技术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。
三、开展新型科技农民培训,为农民职业化服务
根据农业现代化、农村城镇化、农民知识化和居民化社会需求,建立县有职业中专、镇有农村大学堂、村有文化大院的“县乡村三级培训网络”,紧扣技能培训这个“牛鼻子”,严格管理,精心服务。充分利用济南市现代农业示范实训基地优势,完善“五区一心”功能设施,发挥现代农业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。加强与农业局、科技局等部门联合开展了村级动物防疫员、小麦春季管理、小麦联合机手等新型科技农民培训。对符合条件的学员注册学籍,实行学分制和学分银行制度,学员取得规定学分的,颁发中等职业教育学历证书。
四、开展社区服务培训,为新农村建设服务
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,加强适应社区生活的农村水电工等提高生活质量的技能培训。积极适应社会需求,与电力、民政部门及县域企业联合,有针对性地展农村电工、农业信息技术、农机具使用与维修、畜牧兽医等培训,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服务人员和技术人才。
五、开展科技创新培训,推进科技创新能力
发挥素质教育基地资源优势,坚持“学做统一、手脑并用、创新体验、活动育人”的理念,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,联合开展山东省“流动科技馆县县通”工程、济阳县地震局“三网一员”科技培训,积极开展职业技术科技创新活动,组织参加济南市科技创新大赛、无线电测向、航空模型等项目的竞赛,提高科技创新能力。
六、健全培训工作机制,完善职教服务体系
学校建立完善的教育培训工作机制,加强政府统筹和领导,建立培训专家资源库,完善培训工作班级制管理办法,实现了学员统一管理,全方位实时服务,进一步完善教育培训管理长效机制。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